- N +

网络各种各样诈骗手段向网络警察报警,全国网上报警平台

网络各种各样诈骗手段向网络警察报警,全国网上报警平台原标题:网络各种各样诈骗手段向网络警察报警,全国网上报警平台

导读:

为更好提高老年人群体识骗、防骗能力,沈河区人民检察院结合实际案例,在8月4日辽宁老年报3版整版刊发法治宣传文章《谨防养老骗术 守护幸福生活》一文,使预防养老诈骗宣传工作更有针对...

网络llO在线咨询

@追回资金在线咨询☞☞☞☞☞☞

为更好提高老年人群体识骗、防骗能力,沈河区人民检察院结合实际案例,在8月4日辽宁老年报3版整版刊发法治宣传文章《谨防养老骗术 守护幸福生活》一文,使预防养老诈骗宣传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。全文如下:


谨防养老骗术


守护幸福生活


近年来,部分不法分子盯上了老年人,各种养老项目、养老产品、养老保险、以房养老、养老帮扶等花式骗局层出不穷。老年人对这些骗术了解不多,一旦被骗,一辈子的积蓄便付之东流,产生家庭矛盾,影响身心健康。常见的养老诈骗犯罪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套路:


案例1:


李某某等未经有关部门批准,以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、某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名义,以公司经营养老产业,销售床上用品、理疗仪、按摩椅、保健品等为诱饵,承诺高息返利,通过发放传单、业务员推销、召开宣传会、吸引群众参与健康大讲堂等方式,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。经审计,李某某等吸收投资人80余人,投资金额1000余万元。


解析:


保健品诈骗。犯罪分子多以免费旅游、免费发放礼品为幌子,用大巴车直接将老年人带至保健品销售基地,然后由工作人员假冒医学专家或大学教授,对老年人进行洗脑式宣讲,利用所谓的高端仪器为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和疾病诊断,夸大老年人的疾病程度和保健品的治疗功效,引诱欺骗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,劝说老年人以带领亲朋好友一起购买保健品方式享受价格折扣。


案例2:


某养生养老有限公司无相关金融许可,以提供养老服务的名义,宣称按照投资金额每年返还10%左右的“福利”,投资金额越高,返利力度越大,床位费折扣也越大,并聘请多名业务员,通过签订养老公寓房屋使用权合同并许以高额利息的方式,采取定期培训、发放宣传单、口口相传等手段,非法吸收公众存款800万元,涉及不确定对象222人,被骗对象几乎全是中老年人。


解析:


养老服务诈骗。犯罪分子以养老服务为名,以预售养老床位、许诺不实际的高额返利等方式向老年人非法集资。这种既是养老项目又是理财项目的销售方式,深受老年人青睐,而事实上犯罪分子只是拆东墙补西墙,用后加入的投资人钱款来偿还之前承诺的返给投资人的利息,最终因为入不敷出而资金链断裂,导致公司暴雷或者实际控制人携款潜逃,致使投资人索要钱款无门。


案例3:


张婶外出买菜,遇到诈骗团伙,声称有位“神医”特别神,然后拉着张婶去找。“神医”掐指一算,张婶的儿子十天内将会遇到“血光之灾”,只有将家中全部值钱的物品和现金拿来经“神医”做法才能免祸消灾。张婶慌了神,立刻回家取了8万元现金交给骗子。而骗子则以作法为借口,趁机将张婶手中的现金调包逃跑。


解析:


封建迷信诈骗。诈骗分子组成诈骗团伙,利用一些老年人喜欢烧香拜佛的迷信思想编造各种迷信风水故事,或利用老年人的科学知识浅薄将科学现象解释成神佛力量,向老年人灌输传播迷信思想,骗老年人高价购买受“大师”加持过的物品,谎称其能够治疗疾病,保佑三代平安等,通过控制老年人的思想,诱骗老年人“自愿”掏钱,骗取钱款。


案例4:


78岁的张爷爷在接听了一个诈骗电话后,收到了“红头文件”称要被逮捕,需要缴纳60万元保障金自证清白。于是,被人忽悠着将自家房屋以低价卖给了一家公司。后来,自称是“买主”的人拿着房本到老人家里,催老人赶紧搬走。据悉,老人价值210万元的房子只卖了160万元,而老人一直以为房产是抵押给了对方,没有想到最终成了贱卖房产,而这一切老人始终没有对家人提及。


解析:


电信网络诈骗。当前电信网络诈骗高发,手段不断翻新,让人防不胜防,尤其是老年人对新型骗术不了解,缺乏辨别能力,犯罪分子利用部分老年人法律意识低、存在占小便宜、容易恐慌等心理,冒充亲友诈骗或者公检法等国家工作人员诈骗。老年人接到诈骗短信或电话后,由于无法分辨真假,情急之下就会落入诈骗分子设计好的圈套中,将自己的钱财主动交给诈骗分子。


以上几个案例是众多养老诈骗犯罪案件中的个例,但也反映出了养老诈骗犯罪活动的一些普遍现象:


首先,老年人拥有一定金额的钱款,成为犯罪分子的作案目标。大多数身处一二线城市的老年人,通过几十年的积累,在退休之后多拥有一定数量的存款,每月还可领到退休金。这些老年人没有房贷、车贷和养娃等当下青年人普遍存在的经济压力,没有大额的资金支出需求,老年人手中的财富成为了犯罪分子的首选目标。


其次,老年人的养老需求,使犯罪分子看到行骗空间。随着年龄逐渐增大,老人的身体机能下降,一些慢性病、老年病开始出现。对于养生、保健需求的增大使得一些老年人在参加体育运动、到正规医院就医保持身体健康之外,开始尝试通过“神医”、“秘方”、保健品、养生课程等方式提升身体机能,让犯罪分子找到了行骗的方向。


第三,老年人防骗意识较弱,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。老年人退休后脱离了社会工作,防骗识骗的意识和能力均有所降低,在一些小利或“威胁”面前更易放松警惕,落入圈套。而子女不在身边、缺少亲人关爱也使得一部分老年人身心倍感孤独,寻求通过购买保健品、与销售人员交流、参与养生课堂等方式获得关注与陪伴,在不知不觉中透露了个人和家庭信息,使那些保健品销售的“专家”和迷信骗局中的“能人异士”能够对老年人做出精准的诊断,获取老年人的信任,进而骗取钱款。


在此,检察官建议:骗子的套路万变不离其宗,无论采取何种方式,最终都会落到要求老年人付款转账上来。因此,在面对所谓“神医”、“专家”、“姐妹”、“执法机关”要求转账付款时,老年人要多与老伴、子女或者信得过的亲人朋友商量,避免陷入骗局而不自知。老年人的子女等亲人也要给予老年人更多关注,让老年人在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中不断提高防骗意识,守住“钱袋子”,安享幸福生活。

网络llO在线咨询

@追回资金在线咨询☞☞☞☞☞☞

返回列表
上一篇:
下一篇: